“啥玩意,咋看不懂呢?”
“是啊,真不知道整个火车有啥用?”
“哼,就忽悠吧!”
原来是两个东北口音的经销商模样的中年人摇头发出的感叹。是啊,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开往老家的究竟是啥玩意,消费者能整明白吗?
顺着他们的思路不禁联想起一部英国的著名叛逆电影《猜火车》,也许我们也要猜猜MarkFairwhale的这列火车究竟驶向何方?
Mark Fairwhale 休闲成就梦想
五分天下中提到的TonyWear、JackJones、MarkFairwhale构成了新生代的主干。他们以年轻的生命资本,玩世不恭、迷幻沉醉、直率张扬、狂放自我,代表了70-80年代青年人渴望身体与心灵脱壳、升华的潜意识需求。这其中以代表欧洲青年人艺术化主流生活形态的MarkFairwhale最为耀眼。
MarkFairwhale,中文品牌名马克·华菲。Mark就是知名设计师张肇达(MARK CHEUNG),他是马克·华菲设计灵魂,Fairwhale白鲸,一种崇尚自由、多元化的文化图腾,品牌口号“回归自然,释放自我”。自2001年来,短短数年,已在全国大中城市开设350余家专卖店,产品覆盖时尚男装、JEANS男女装、鞋、包、皮具、香水及配饰等多个类别。目标人群为28-40岁之间的钟意时尚、情趣,追求高品质的城市新贵。
不到五年时间,马克·华菲以其时尚、个性、西化、艺术化的产品和品牌表现,带给中国服装界很大震动,吸引了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绝对称得上是“现象”级的。这与主流服装企业“明星+央视+专卖”的运营模式大相径庭。姑且不论其成功与否,太多人想知道马克·华菲,为什么?凭什么?以及怎么样做到这一切的?
解析Mark Fairwhale的成功之路
产品:产品系列包括休闲茄克、风褛、风衣、羽绒服、休闲裤、休闲西服、毛衫、 T 恤、衬衫等。国际流行时尚的高级上班族便装、休闲套装,讲求时尚配装。旗下有Mark Fairwhale Jeans for boys、girl、商务男装三个副品牌。
点评:Mark Fairwhale商务男装这一副品牌是为“知性男人”量体设计的典范性服装。她能够将这一阶层人们的自信、优雅、幽默、快乐、热情、活力、沉稳、智慧很细致及贴切地表现出来。独特而充满魅力的个性形象,非常欧化的style,巧妙融合东西方文化,风格已标签化,在国内自成一体。不过似乎比较难给这种风格的衣着在生活、工作中找到合适的穿着场景。而且产品的品质和变化,与宣传口径稍有差异。尤其是在休闲领域中,它更是新生活观、新着装观的潮头导航者。
人群:为不断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都市男性量身定做的贵族式休闲服饰,定位于28—40 岁的都市新贵。短短几年,VIP会员数量涉及全国。
点评:基本上是以30—40岁的60年代后到70年代前为主要目标人群,是拥有很强购买力的中坚阶层。但在产品、品牌表现上似乎有所偏离,总感觉是对70—80年代说话,而7、80年代的人很多小时都受到日韩,尤其日本文化的影响,对欧化风格的东西,比较陌生。
运营:国际化的队伍,艺术总监张肇达,形象总监来自日本的知名设计师,商品总监来自香港,品牌推广则由台湾团队负责。创意、设计、行销、卖场全部欧化。生产则是一百多家制造企业联盟OEM。三个品牌事业部的设计、加工、销售各自独立。
点评:国内少有的全球化资源配置,尤其是关键职位的开放,根本上保证了产品和运营与国内品牌的区隔差异化。
渠道:中心城市的百货直营店,大中城市则直营+加盟。
点评:中心城市的形象店风格独特鲜明,能够从众多品牌中跳出来。但普通终端的实际情况离传播表现尚有差距。门店的扩张速度似乎不够快。
品牌:品牌精神核心,欧式生活哲学,讲求艺术与文化的融合,把西方年轻人的主流生活形态,以感性、现实的手法贴身带给受众。比如哈佛情缘&剑桥周末、火车城市巡回之旅、数十大学文化行(能进到北大清华)、去年CHIC的马克·华菲公主宫邸之邀、今年CHIC比华利山男装展示,以及服装业少见的在主流经济报刊《经济观察报》连续刊载半、整版的图文广告……,这些都是本土品牌根本没有做过的,甚至想都没想过。从下面广告文案可管中窥豹:
“f=(N,N——绝世独立的衣袂灵魂 f=(N,当品牌灵感与市场需求达到惊人合一时,滑动摩擦力爆发出电光火石般的巨大机械力能。摩擦系数与接触面弹力,任何品牌都绕不过的终极杠杆。加速,滑翔,再加速,优雅转身,在天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点评:类似台湾广告界意识形态化的品牌风格,几乎公认是马克·华菲除了国际化团队外最出彩的部分,尤其是一些落地的推广活动更具前锋示范效应,为品牌和销量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一些晦涩、迷幻的调性和文字,有些人看不懂。
此外马克·华菲自己宣称,其成功秘诀居然只是:
灵性的创意、优秀的设计;人性化管理;快速流通、快速反应的系统;了解当地人群体形身材,针对设计、传播。粗粗看来,这似乎没有什么稀奇之处。不过通过深层次剖析,我们认为马克华菲能够引发行业和消费者关注的……
时尚艺术的倡导者
而马克·华菲标榜自身并且吸引消费者的根本因素也正是时尚。从公司成立伊始,便走国际化路线,国际化的设计、运营团队,全盘导入浓郁欧洲艺术色彩的产品风格和前卫的品牌调性,据说每年10000款设计,5000款量产。翻看任何一篇广告文案无不充斥着时尚二字,每一个活动无不标榜自己欧洲时尚生活文化。甚至马克·华菲的时尚密探混迹酒吧、会所、酒店侦测最新的时尚讯号。可见马克·华菲矢志要把纯正的欧化时尚进行到底。放眼国内哪家正装、休闲装品牌能够与其比拼时尚。在时尚的产品风格和宣传表现上,马克·华菲似乎在有意无意的接近ZARA。仔细对比ZARA和马克·华菲的产品招贴,是不是有些眼熟?
更重要的是,马克·华菲的这种时尚化的服装风格,在国内尚属空白,当马克·华菲等新生代席卷而来,很容易就占领了细分市场的领导地位。用里斯·特劳特定位说,就是占据了消费者头脑中数一数二的领先位置,别的竞争品牌以后就很难或者要花费高额成本挤进来了。
信息化的快速反应者
而马克·华菲建立完善自己的高效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流贯穿设计、加工、仓储、流通直到终端和消费者,用马克·华菲自己话叫做迅捷的信息回路,快速流通、快速反应的系统化。以信息化链条整合设计、生产、流通,甚至国内首家建立了符合国人身材标准的数据库。标准化的信息通用、共享,才可以使困扰服装业的库存周转快起来,从而带动产品设计的更新速度加快。基本上能做到提前预测设计,产品分波段提前上市,一周内快速补单,滞销高效流转。尽管国内很多企业也在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但象马克·华菲这么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以其作为顾客导型组织的运行平台,并已经开始良性运转的少!
文化个性塑造品牌“灵魂”
马克·华菲给人印象最深,就是充满浪漫、时尚、青春和休闲气息的品牌视觉表现和整合推广活动。就像前面所讲,马克·华菲完全以符合自己服装所要展现的精髓:艺术化的欧式生活,对品牌、视觉、媒介、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合包装,所有与消费者的关键接触点,都被品牌核心价值的层层递延所精心包围,风格、语调、活动形式无鲜明统一。不妨现在大家闭目想像一下马克·华菲四个字,相信很多人会得出类似甚至极相似的联想符号和内容。很多年了,服装界头一次看到如此出色的品牌整合推广。这又为后来者设立了一条高企门槛。
其他包括选择商业中心区的较大面积店面,衣服、橱窗精心陈设,以现场体验的顾问式销售促进购买,比较少做电视广告,广告费用大大低于3%,甚至故意空位制造热销缺货假象……,都展现了马克·华菲运营团队在专业策略和细节上的过人之处。
意气风发的背后隐忧
不过在马克·华菲意气风发的之时,已有行业人士已经指出了其最大的软肋:拔苗助长。
登录其网站就会看到其一段近乎自责愧疚的话,我们发展的还不够快,我们一定会快速发展。于是3月的经济观察报,就看到了连续数期的半版到整版的彩色广告,稍加注意就会看到Mark Fairwhale Jeans for boys、girl、时尚男装的招商热线电话。现在在中国很多二、三线城市都能看到马克·华菲鹤立鸡群的门店、专柜,但是最终的销售数字是否也这么乐观,就只有企业自己知道了。不过根据小范围走访,一些中小城市的消费者啧啧称奇者多,促其掏钱时却落荒而去:哪敢穿的出去啊!
我们不能责怪这些月工资不到二千的中小城市的市民不识风雅,时尚是需要坚实的物质土壤的,犹如植物与阳光的关系。在中心、省会城市,马克·华菲目标人群是至少月收入三四千以上,对时尚敏感的中青年一族,这是大城市的主流人群之一。可是二三线城市能达到这个水准的人们不多,这是不争事实。尽管很多人富起来了,但这些略有浮财的人群与马克·华菲大多彼此都不对眼。这样能够并且愿意去消费的人数就……。马克·华菲现在已经开了350家店,却还在谦虚表示不够。简单测算一下中国大城市、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也就百家左右,每市开2—3家,就已经满了。再这么快速复制下去,就只能进中小城市或者再瓜分原有市场份额了。是开辟新市场还是以创新思维精耕老市场,以一个鱼与熊掌兼得的矛盾论!
不过TonyWear的越开越成功的商业中心区的千米大店战略,以及零售、产品品牌合一的实践,以及国外SPA的代表者ZARA、GAP、UNQLO,多少可以为新生代带来一些启示,已是后话了。
在立体剖析了马克·华菲的“不走寻常路”后,我们是否已经知晓“马火车”的下一站和终点站在哪里?
马克·华菲究竟代表未来新生力量,抑或只是一朵“奇葩”?我们拭目以待。
套用Mark Fairwhale自己话:没有什么惊幻秘笈,只要踏实严谨去贯彻就会创造难以估计价值,成功背后是兢兢业业的付出,来不得半点马虎。
(作者:李凯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