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这样的问题对于永乐电器董事长兼总裁陈晓来说当是五味杂陈:11月16日,中国永乐(HK.0503)在香港联交所停牌。2005年10月14日永乐上市成功的热闹仿佛还在昨日,2007年1月底这只承载着梦想和磨砺的股票将退出市场。
这个俊朗清癯的中年人,2006年的人生犹如坐上过山车。
11月21日,作为新国美的CEO陈晓的亮相不仅是永乐一页翻过的注解,也是陈晓正式以国美一员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开始。今后这甚至已经成为他的职责———代言国美家电连锁的市场行为。
12月11日,在中国零售业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往回看:去年还应该是民营资本演兵场的家电连锁渠道,今年已经是并购连连。而且狼真的来了———一直在观望的美国百思买,不仅拿下了江苏五星而且在上海开店。
一入江湖深似海,当沃尔玛在中国开店不敌家乐福之后,都采用并购好又多的方式达到规模效益时,在这场马拉松赛中,与其比较谁吃掉谁,倒真不如看谁最后留在比赛中更来得有趣。
2006年家电大事记
●顾雏军肥皂泡的破裂
点评:来自科龙顾雏军的最新消息是:他绝食了———同最终被宣判死刑的萨达姆选择一样。
这是一个经历了16年商海沉浮的人,一个2003CCTV中国经济的年度人物,一个有着顾氏热力循环系统专利的“专家”,一个在5年时间横跨制冷剂、冰箱、空调和汽车四大产业涉及近30家企业群的格林柯尔系领军人。
顾氏最耀眼的头衔是中国第三代企业家的领军人———在中国制造的价格时代和品牌时代之后开创了资本时代。半年时间,能让科龙扭亏为盈,顾氏那个毁誉参半的资本杠杆到底撬动了什么呢?身陷囹圄的顾氏自己也许都不能参透。
无论顾雏军要抖出何种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贪污案,还是要指出财务造假的真凶———这个“骗子”认为自己遭遇到了不公正待遇。那些被骗的人,参与骗局的人,又当如何?文/春蔚
●液晶降价
点评:2006年是液晶降价叫得最欢的一年。近日LG、三星、夏普等厂商,因为涉嫌操纵国际液晶面板市场价格而受到来自日本、美国、韩国等反垄断部门的调查。
这样的消息,对于日渐下滑的液晶市场价格起了阻跌效应。
这样的调查,说明即使串联保价,也止不住市场价格的下滑。在液晶市场价格战中的主导利益是市场占有率,而不是科技更新和技术升级。
这也不难理解,在一些低尺寸液晶电视上惊爆“台湾屏”,在液晶电视索尼遭遇“软件”门,更多的液晶购买者遭遇售后维修接近更换新机成本的现状……一个并不是那么完善的科
技产品极大地透支了未来的市场空间。
很多时候,做小白鼠的并不知道自己身在试验之中。
●欧盟加征中国彩电44%重税
点评:欧盟3月28日在总部布鲁塞尔确定对包括康佳、厦华、长虹等7家中国彩电出口商恢复征收44.6%的反倾销关税,据介绍,起因是由于康佳不愿接受欧盟的现场认证调查。康佳方面已否认。
欧盟彩电反倾销大棒再次挥到中国企业头上,彩电企业首先的本能反应是“吃了一惊”,继而在爆出康佳是“罪魁祸首”时变得沉默,是怕跟康佳一样做“出头鸟”被欧盟甚至国内同行们指责还是心甘情愿再次承受欧盟大佬的“虐待”?不得而知。
但是,康佳勇气可嘉,若然国内彩电企业中多几个“康佳”团结起来,今日或许就不必为曾经辛苦谈判而来的“出口限额”感到不满了。中国企业何时才能摆脱“世界工厂”的影子还需努力。
●澳柯玛空调停产
点评:G澳柯玛发布公告称,预计2005年净利润下降50%,其全资子公司澳柯玛空调“目前生产经营不正常”。
“不正常”也就是有问题了,当年的科龙也说是“不正常”最后还不是问题越来越多?不过,澳柯玛是幸运的,及时的资产置换方案和青岛政府的援手都让其有了“喘口气”的机会,相信澳柯玛“活”下来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空调价格涨还是不涨?
点评: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扬,今年夏天空调业又响起“涨声”,而卖场却一再力压空调价格。对于涨价这个问题,厂商之间矛盾再次恶化,以至于厂家要下“通牒”逼商家涨价。
空调价格上涨,厂家们把罪归结于原材料上涨,以此为由,企图提价。其实原材料只不过是个幌子,厂家就是想借此机会提价,同时亦抓住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好趁机捞上一笔。
连锁卖场坚决不提价就是在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了吗?不敢断言。商就是商,不为己谋利的也就无所谓“商”。
●创维前主席黄宏生被判入狱6年
点评:创维黄宏生及胞弟兼前执行董事黄培升,涉嫌串谋母亲盗窃及诈骗创维系5000多万港元等4项罪名成立,在香港区域法院被判监6年。此案在拖了一年多后终于有了个明确的“答案”。
黄宏生事件与科龙的顾雏军事件有着极大的相似点,同样是前董事贪污公款,最终也将同样要受牢狱之灾。唯一不同的大概也就是:创维还在抢救中,而科龙的顾雏军时代早已宣布死亡了。
●EVD产业联盟成立
点评:在中、日高清影碟机与碟片产业大战即将爆发之际,数年来殊死斗争的高清标准———EVD、HDV、HVD突然“一笑泯恩仇”,结成EVD产业联盟,共同对抗日本高清标准。而随着渠道大鳄———国美的加入,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线曙光。
EVD产业联盟成立以及国美的加盟真能救中国的EVD产业于水深火热之中吗?如果EVD产业本是扶不起的阿斗,就算有再多的投入,恐怕也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吧。再者,EVD产业联盟能把握住这次机会,不再各怀鬼胎,窝里斗气吗?如果联盟只是一种形式,“内战”局面实质上不能改变,那么当HD-DVD或蓝光DVD正式入主中原,并占据市场主流时,或许EVD连最后一张民族牌也没得打了,所以EVD联盟的当务之急应是继续凸显本土优势,积极补技术课程,只有这样,当年的DVD悲剧才不会重演。
●TCL集团辞别汤姆逊
点评:品牌国际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对TCL而言,与汤姆逊的购并,无论选择进还是选择退或许都是正确的选择,如进,势必加大成本,但却可以借此机会获得国际性企业管理的经验,获得一线成功的生机,使品牌国际化又跨出坚实的一步;如退,将为TCL的财务结构获得休养的关键时机,与此同时,TCL可以更好地积累国际化管理团队,为再次选择购并对象积蓄力量。
在退和进的抉择中,TCL勇敢地选择了退出,退只是暂时的,以退为进,断然取舍,对TCL不失为一个现实的选择。
●“台湾屏”事件深陷“诚信泥沼”
点评:企业追逐利润本无可厚非,但靠“偷梁换柱”“瞒天过海”欺骗消费者来获得未免有些不道德。“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久而久之,还能不露马脚,现出原形?其结果就像鲁迅说的:“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必须剥去。”
看着这些外国品牌倒了霉,国产厂商也别只顾偷着乐,自己的屏怎么回事,自己最清楚。
●国美借道华平
2月5日,管理着190亿美元的美国华平投资基金以1.5亿美元入股国美电器,获得其9.71%的股份。华平投资董事总经理孙强承认:“这是华平在中国最大的单一投资。”
无论亚信还是港湾,在中国投资市场中华平的强势有目共睹。与国美的合作中,华平采取的是注资换股的方式而不是常规的合资并购方式。
这是国美在资本市场上极为重要的一步。
数据显示,黄光裕取得“京东自动化”的控制权后,截至2005年年底黄先后将鹏润大厦三间办公室、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北里七号院土地和包括94个门店的“国美电器有限公司”65%的股权注入上市公司。京东自动化先后更名为“中国鹏润”和“国美电器”。
而在上市公司涉及的几次收购资产中:除第一次黄光裕没有持有公司股份,而放入三间办公室的预售合约外;其后的几次收购都采用的是可转债的支付方式。《新财富》报道,2000年-2004年,黄光裕只拿出7.45亿港元的资产和4.92亿港元现金,获得上市公司绝对控股权,并以减持套现和收购款的方式获得现金27.14亿元。
对于一直牢牢把握着公司股份的黄光裕而言,为什么会把一部分股份给风险投资商呢?黄光裕很坦诚:“华平不是表面的财务投资者,他所起到的是战略投资者的作用。”
按照上市公司的公告:2005年国美的净利润达到4.99亿元,苏宁达到3.51亿元。这样的利润显然不足以支撑国美其后的发展。同时在房地产、家电流通和投资三大领域下力的黄光裕需要更充裕的现金流量。
但能证明国美有能力消化更多资金的不是自己,而是VC的表态(VC是风险投资商的简称)。华平不仅表明了对家电连锁的立场,还表示:“日后不会投资内地其他电器零售企业。”迅速引来大批外国基金随即跟风买入,令国美电器股价单日狂飙33.9%。
4月6日,黄光裕和花旗银行签署股票包销协议一次性套现12亿港元加上此前套现的25.69亿港元,黄光裕握有38亿港元的现金。
“引进华平是引进资源,未来的影响更深远。”黄光裕在今年3月的表态说明,国美全面进入国际资本的视野圈。
根据香港联交所消息,摩根在8月18日以每股6.363港元的价格增持国美电器121万股。有消息表明,今年以来摩根已经连续多次增持国美,比例在7%左右。
华平和摩根在国美和永乐的并购中各自担当着什么角色很难说清,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对话语态———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他们督促着、打压着股价,引导着陈晓,他们劝慰着黄光裕。7月25日,中国家电连锁业最大的并购案例诞生:设计收购金额总值52.68亿港元,其中现金为4.09亿港元。
6月22日,苏宁公告宣布7家基金内部认购再融资12亿元,加上此前上市募集的3.95亿元,苏宁在资本市场短期之内将再难建树。而香港上市的永乐被国美收至麾下,这使得其他同行希望借助资本杠杆来撬动未来竞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2007年拥有国美永乐两个品牌的国美集团希望完成1000亿元的销售。
●永乐的对赌宿命
仅仅一年时间,摩根从风险投资者到财务投资人,到最后抛售永乐股票,到转投资国美参与双方的并购———摩根用“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作为上海最大的民营零售企业,永乐在2004年9月,赢得摩根斯坦利5000万美元的注资,这个注资比2004年7月21日在深圳上市的苏宁电器募集到的3.95亿元还多一些。那时的陈晓自豪地宣布:“永乐一家的利润,比国美、苏宁等连锁巨头的利润之和还多得多。”
在很长一段时间,陈晓不接受媒体给永乐戴的行业第三的帽子,认为自己的实力超过苏宁。但短期之内的高利润是否能持续呢?
“北京国美有大中做对手,南京苏宁有五星做对手,但是永乐是在没有对手的上海。”长江巴黎百富勤吴美萍研究员表示:“永乐的竞争优势在其他地区并没有体现出来。”
很显然,摩根对永乐上海市场的强势表现的过度乐观,使其忽略了其全国布点后利润下滑的可能。
“永乐自身滚动发展能力不如国美、苏宁。”吴美萍分析道:永乐的扩张速度较慢的原因在于其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经营网络,后台建设较慢,因此跨地域的经营还处在探索阶段,其收购扩张的战略仍然是重要的扩张方式,收购事件的时机和成功与否仍然将是决定其扩张速度的主要因素。
2003年到2005年,永乐净利润率从423%下滑到36%。无论是陈晓还是摩根都意识到双方的对赌协议要出乱子。
然而摩根运用熟练的操作手法,永乐的股价就在各种表态中翻云覆雨着:7月17日国美永乐并购前的停牌中永乐股价为2.05港元,8月14日更达到了1.79港元,短短几个月永乐股价暴跌近六成。
当永乐的管理团队不能完成投资者的回报,这些投资者靠并购与财务技巧同样完成了回报。虽然陈晓语焉不详地表示“对赌已经结束”。
但从2005年1月至今,摩根在永乐股票的账面投资溢价已经接近60%,成为绝对的赢家。
●永乐杯葛大中
比国美永乐并购先让市场兴奋的其实是北京的大中电器。
4月21日,永乐大中的新闻发布会当天,永乐股价创出4.30港元的年内最高价。可以说“上海王”的永乐和“北京王”的大中结合,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销售市场都是绝对的利好。尤其双方有着“中永通泰”多年的合作基础。
但这样的市场反应对于等待着套现脱身的摩根而言,不过杯水车薪。
这个判断在永乐2005年年报上可以得到印证。由于竞争加剧和网点增加的摊薄效应,永乐同店每平方米销售额下降了2.8%,毛利率也下降0.6个百分点至6.9%。只是因为网点增加,其供应商赞助一项大涨134.7%,永乐由此获得的收入就高达6.25亿元。
这样的业绩显然不能证明其管理和经营的成功,永乐股价也由最高的的4.3港元跌到2港元上下,当时市值缩水超过六成。
可以说,永乐现阶段的利润下滑,和2005年兼并过多过度开店亏损严重有直接关系。所以在永乐和大中的联盟中,大中方面总是强调不是永乐兼并大中,而是大中间接完成上市,要按股份来说,谁兼并谁还不知道呢。
8月15日,觉得被人拖下贼船的大中电器断然宣布和永乐分手。百日姻缘的破灭,宣告了国美永乐式的规模突进策略生效。
永乐上市之后的压力,让大中不再轻言上市。永乐大中的合并让大中把自己的价值看得更清。但是曾经的小对手国美、苏宁一个个变成大对手之后,大中很清楚地意识到北京正在成为继上海之后的又一个主战场。
10月18日,温和的大中不仅宣布要没收定金,而且决议和永乐翻脸。但是自身已经陷入被动的棋盘中,大中收了定金就没了先机。
当国美和永乐牵手,上海的硝烟已经是新国美和苏宁的对战,正如南京苏宁和国美的对峙。但在北京,马甸商圈在10月以来上演了北京有史以来最大的激战———大中、国美鹏润、苏宁捉对厮杀。至少,新开业不久的鹏润电器已经宣布要转轨了,这个高端品牌策略起码是阶段性失语了。
大中每年60多亿元的销售,在这样的厮杀下,利润率的下滑是肯定的,还有和永乐那层脱不去的干系,各种滋味张大中先生当是冷暖自知。
大中的七十多家门店虽然最早完成区位布局,但是咄咄逼人的苏宁和国美使得它的每步发展都不那么轻松。虽然双方解约还没最终结果,但是谁牵手大中,都可能改变平衡。
大中,是家电连锁渠道未来格局中一个颇为重要的砝码,它的去留颇为关键。
●百思买摘五星
南京五星收到了1.8亿美元,付钱的是百思买———全球财富100强企业、美国家电零售业的巨擘。
为此南京五星让出了企业控股权和三席董事会席位,但是五星管理团队和管理模式没有发生变化,成为百思买旗下的五星品牌还将保留。5月11日,南京五星由原来2600万注册资金的民营企业变更成9.45亿元的中外合资企业“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
1.8亿美元不过近15亿元人民币而已,五星电器146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砸在年度总量达630亿美元的中国家电市场能泛起多大的风浪?!可百思买获得了五星的控股权———一夜之间成为中国136家店铺的新老板,这让热衷“跑马圈地”以提高行业进入门槛、独霸一方很久的中国家电连锁的渠道商们背脊有些凉意甚至有些失落。
一个在五星内部流传还没有得到正式认可的说法是:百思买将最终以3.6亿元获得五星电器75%的股份。不管怎样,有了“充足资金的提供人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布道者”,百思买的进入,让五星电器董事会主席汪建国信心满怀。虽然失去了对这个企业的绝对掌控,有着26年商业从业经验的汪建国深知自己这个私人最大股东所承载的价值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是处在民企绝对主导的家电连锁零售市场上六年多来第一次出现了外资控股企业,此时中国家电连锁前三强国美、苏宁、永乐三家市值的总和仅仅为百思买的15%。
在这场资本的龟兔赛跑中,谁也没想到五星是第一个扎牢堤坝准备提速发展的。
当百思买并购南京五星正在紧锣密鼓当中,知情人士承认:国美、苏宁、永乐三家分别从各自的途径试图瓦解本次合作。
虽然五星本身是区域性品牌再加上一些政治原因未果,但是几方在一些大问题上的同进退和谅解沟通程序执行加强。比如,在今年家电厂家联手推行的“空调价格上涨”中,渠道商全部采用了现金采购抑制降价的态度。而且各家在厂家发起的涨价策略面前,采取的都是抑制策略。
虽然,在11月底的新国美成立大会上,开宗明义第一句都讲的是:携手厂商建立利益共同体的战略联盟,引领中国家电产业走差异化经营之路,通过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实现厂家、商家、投资者、消费者等多方共赢。
(来源:北京青年报 张春蔚)